【热门】读书的名言摘录36句
读书如垦地,斩棘铲不平。读书如击城,坑道要打通。剩勇追穷寇,寸土在必争。痛打落水狗,不使再逃生。排除其糟粕,缴获其精英。如斯读书者,方可谓之攻。——谢觉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名言36句,一起来欣赏吧。
1、我口袋里只要有一本新书,我的心就怦怦跳了起来,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。——卢梭
2、中国书和西洋书,在内容和形式上虽有很大差别,但中西爱书家的趣味趋向,他们的搜集范围,有些地方都不谋而合,殊途同归……中国藏书家对于一本纸墨精良,字大如钱的宋椠精本摩挲不忍释手的醉心神往情形,恰如西洋藏书家对哥顿堡的四十二行本《圣经》,反复数着行数,用鼻嗅着羊皮纸的古香气一再点头赞叹的情形一般。文化本是没国界的,中西爱书家的趣味相同正不是偶然的事。——叶灵凤
3、书这东西,本来就起到助产作用,促进分娩,使分娩顺利,至于产生什么,助产士是不负这个责任的。——赫尔岑
4、小朋友,愿你们用心读古书,他们常在一定的环境中说出你们心中要说的话。
5、夫读书将以何为哉?辩其大义,以修卫治人之体也,察其微言,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。——王夫之
6、对经典文艺作品首先粗读—遍,略领大意;然后精读之,仔细体会要旨,领会技巧;最后将书的最精彩部分重新过目温习一遍。这是咀嚼的功夫,以便牢记。——茅盾
7、过多地阅读平庸无奇的图书是在浪费时间,其实只有那些为之倾倒的书,才值得你一读。
8、大抵在为研究而读书上的我的方法是;(一)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约束;(二)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无遗漏;(三)对于资料毫不留情地、毫不惜力地加以清算,必须彻底,绝不放松。——郭沫若
9、必须认真读点书,并且注意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,把基本观点真正弄通。必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,掌握真实而丰富的材料,要把理论观点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加工制作的本领,也就是说,必须养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问题的习惯。学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正确方法。——李瑞环
10、我喜欢读书,喜欢认识人,了解人。多读书,多认识人,多了解人,会扩大你的眼界,会使你变得善良些、纯洁些,或者对别人有用些。——巴金
11、读书是苦的,不过,它超乎寻常的收获,却是甜的,干什么都要分个先后,读书也一样,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,那读书,不就成了做营养品的厨师了吗?
12、生命有其存在的内在规律,人生也有吐故纳新的内在韵律。
13、打开一扇自由的窗户,呼吸自由的空气,让"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",让自由的心飞翔起来,感受"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"的自由,让心灵感受到"落霞与孤鹜齐飞"的自负与舒适。
14、为了争取未来的优美而牺牲了的人,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。——伏契克
15、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。——俄·别林斯基
16、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作者:夸美绍斯集
17、书不成诵,无以致思索之功;书不精读,无以得义理之益。 作者:(清)胡达源
18、死读书者,和读死书者,都是社会的白痴。
19、读书会浪费时间,还可能会让成绩下降。
20、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,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。
21、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,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。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,必须先教他们识字。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,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、传闻偏见,而没有政治
22、善读书者,无之而非书,山水亦书也,棋酒亦书也,花月亦书也。
23、学习本无底,前进莫旁徨。——佚名
24、读书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慧,演算使人精密,哲理使人深刻,论理使人有教养,逻辑修辞使人善辩。总之,"知识塑造人的性格"。——弗兰西斯·培根
25、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。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,都加以摘要,并做笔记。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,经济经常陷入困境,生活十分艰难。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,坚持读书和科研。作者:马克思
26、拿份报纸上厕所,俺是读书人。出处:毕加猪
27、读书是所有不读书之人的致幻剂。
28、求学将以致用,读书先在虚心。
29、人多读书则识进,且能自见瑕疵,故终身都无足处。 ——佚名
30、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。作者 谚语
31、知识是一座高山,读的书越多就爬得越高。
32、读书使我懂事,读书使我聪明,读书使我快乐地成长。——作者:王宗杰
33、积财千万,无过读书。——颜之推
34、韬略终须建新国,奋飞还得读良书。——郭沫若
35、读书时,我愿在每一个完美思想的面前停留,就像在每1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。——爱默生
36、假如把糊口比喻为创作的意境,那么阅读就像阳光。——池莉
【读书的名言摘录】相关文章:
爱读书的名言摘录12-30
经典读书的名言摘录75句08-08
读书的名言摘录99句08-10
经典读书的名言摘录90句07-27
读书学习的名言摘录12-27
读书的名言摘录57句07-14
精选读书的名言摘录30条02-13
精选爱读书的名言摘录48句08-18
经典读书名言摘录76句08-28
经典读书名言摘录36句08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