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
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,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、生活、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培养健康、有益的兴趣爱好。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1
1、凡落笔结字,上皆覆下,下以承上,使其形势递相映带,无使势背。
2、书肇于自然,自然既立,阴阳生焉;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
3、护尾,点画势尽,力收之。
4、藏头护尾,力在字中,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。
5、藏锋,点画出入之迹,欲左先右,至回左亦尔。
6、匆匆不暇草书。
7、下笔点画波撇屈曲,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。
8、第一须存筋藏锋,灭迹隐端。
9、若欲学草书,又有别法。须缓前急后,字体形势,状如龙蛇,相钩连不断,仍须棱侧起伏,用笔亦不得使齐平、大小一等。
10、一点失所,若美人之病一目;一画失节,如壮士之折一肱。
11、粗不为重,细不为轻。纤微向背,毫发死生。
12、真则字终意亦终,草则行尽势未尽。
13、大率真书如立,行书如行,草书如走。
14、风神骨气者居上,妍美功用者居下。
15、轻重出于心,而妙用应乎手。
16、用笔须手腕轻虚。
17、执笔在乎便稳,用笔在乎轻健,故轻则须沉,便则须涩,谓藏锋也。不涩则险动之状无由而生也,太流则便成浮滑,浮滑则是为俗也。
18、趋变适时,行书为要;题勒方畐,真乃居先。
19、思通楷则,少不如老;学成规矩,老不如少。
20、真以点画为形质,使转为情性;草以点画为情性,使转为形质。
21、翰不虚动,下必有由。
22、虽学宗一家,而变成多体,莫不随其性欲,便以为姿。
23、妙在执笔,令其圆畅,勿使拘挛。
24、用笔当须如印印泥。
25、大抵腕竖则锋正,锋正则四面势全。次实指,指实则节力均平。次虚掌,掌虚则运用便易。
26、作字要熟,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。
27、凡学书者,得其一,可以通其余。
28、学书如溯急流,用尽气力,不离故处。
29、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
30、学书时时临摹,可得形似。大要多取古书细看,令入神,乃到妙处。惟用心不杂,乃是入神要路。
31、凡书画当观韵。
32、凡学书,欲先学用笔。
33、临书易失古人位置,而多得古人笔意;摹书易得古人位置,而多失古人笔意。临书易进,摹书易忘,经意与不经意也。
34、用笔如折钗股,如屋漏痕,如锥画沙,如壁坼。……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,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,锥画沙欲其无起止之迹,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。
35、迟以取妍,速以取劲。先必能速,然后为迟。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,则无神气;若专务速,又多失势。
36、书以疏欲风神,密欲老气。
37、变态贵形不贵苦,苦生怒,怒生怪;贵形不贵作,作入画,画入俗:皆字病也。
38、凡大字要如小字,小字要如大字。
39、前人多能正书,而后草书。盖二法不可不兼有。
40、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,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,若只看碑本,则惟得字画,全不见其笔法神气,终难精进。
41、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笔之意,乃为有益。
42、喜即气和而字舒,怒则气粗而字险,哀则气郁而字敛,乐则气平而字丽。情有重轻,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,变化无穷。
43、古人论诗之妙,必曰沉着痛快。惟书亦然,沉着而不痛快,则肥浊而风韵不足;痛快而不沉着,则潦草而法度荡然。
44、大字运上腕,小字运下腕,不使肉衬于纸,则运笔如飞。
45、书法要旨,有正与奇。所谓正者,偃仰顿挫,揭按照应,筋骨威仪,确有节制是也。所谓奇者,参差起复,腾凌射空,风情姿态,巧妙多端是也。
46、“无垂不缩,无往不收”,此八字真言,无等等咒也。
47、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,且如一字中,须有收有放,有精神相挽处。
48、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,不使其自偃,乃是千古不传语。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,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,乃大力人通身是力,倒辄能起。
49、书法虽贵藏锋,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,须有用笔如太阿蒇截之意,盖以劲利取势,以虚和取韵。
50、臂肘一悬,则周身之力自至矣。
51、臂、腕、指三者功夫齐到,方能成书。
52、本领者,将军也;心意者,副将也。本领极要紧,心意附本领而生。
53、用硬笔,须笔锋揉入画中,用软笔,要提得空。用软笔,管少侧,笔锋外出,笔肚著纸,然后指挥如意。用硬笔,管竖起,则笔锋透背,无涩滞之病。
54、楷书结构极难,而行草亦不易。
55、矾纸书小字墨宜浓,浓则彩生。生纸书大字墨稍淡,淡则笔利。
56、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,切莫寄人篱下。凡临摹各家,不过窃取其用笔,非规规形似也。
57、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。笔不虚,则欠圆脱;笔不实,则欠沉着。
58、中锋腕力尚矣,然腕力之运行,全在肘力左右之,非怒笔木强之谓。
59、作书贵一气贯注。凡作一字,上下有承接,左右有呼应,打叠一片,方为尽善尽美。
60、古来善书者多善画,善画者多善书。书与画殊途同归也。
61、用墨之法,浓欲其活,淡欲其华。
62、书道,亦足以恢扩才情,酝酿学问也。
63、字莫患乎散,尤莫病于结。散则贯注不下,结则摆脱不开。
64、字画本自同工,字贵写,画亦贵写。以书法透入于画,而画无不妙;以画法参入于书,而书无不神。
65、离形得似,书家上乘,此中消息甚微。
66、冷看古人用笔,不贵多写,贵无间断。
67、作隶,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气象。
68、习古人书,必先专精一家,至于信手触笔,无所不似,然后可兼收并蓄,淹贯众有。然非淹贯众有,亦决不能自成一家。若专此一家,到得似来,只为此家所盖,枉费一生气力。
69、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,方免字如算子之病。
70、能用拙,乃得巧;能用柔,乃得刚。
71、用笔沉劲,姿态乃出。
72、执笔欲死,运笔欲活。指欲死,腕欲活。
73、汉、唐隶法,体貌不同,要皆以沉劲为本。
74、楷书不当布置平稳,然须从平稳入。
75、用笔之法,见于画之两端,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,则在画之中截。
76、画法字法,本于笔,成于墨,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。笔实则墨沉,笔飘则墨浮。
77、临摹古帖,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,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。
78、篆书之圆劲满足,以锋直行于画中也;分书之骏发满足,以毫平铺于纸上也。真书能敛墨入毫,使锋不侧者,篆意也;能以锋摄墨,使毫不裹者,分意也。
79、筋骨不生于笔,而笔能损之,益之;血肉不生于墨,而墨能增之,减之。
80、欲知多力,观其使运中途。何谓丰筋?察其纽络一路。
81、起笔为呼,承笔为应,或呼疾而应迟,或呼缓而应速。
82、笔心,帅也;副毫,卒徒也。卒徒更番相代,帅则无代。论书者每曰“换笔心”实乃换向,非换质也。
83、起笔欲斗峻,住笔欲峭拔,行笔欲充实,转笔则兼乎住、起、行者也。
84、书有振、摄二法。
85、他书法多于意,草书意多于法。
86、古人论用笔,不外“疾”、“涩”二字。涩非迟也,疾非速也。
87、字有果敢之力,骨也;有含忍之力,筋也。
88、书要曲而有直体,直而有曲致。
89、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,然每不知如何得涩。惟笔方欲行,如有物以拒之,竭力而与之争,斯不期涩而自涩矣。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,第战掣有形,强效转至成病,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。
90、书要心思微,魄力大。微者条理于字中,大者旁礴乎字外。
91、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,继由工求不工。不工者,工之极也。
92、书贵入神,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。入他神者,我化为古也;入我神者,古化为我也。
93、画山者必有主峰,为诸峰所拱向;作字者必有主笔,为余笔所拱向。主笔有差,则余笔皆败,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。
94、隶形与篆相反,隶意却要与篆相用。以峭激蕴纡余,以倔强寓款婉,斯征品量。
95、书之要,统于“骨气”二字。
96、笔性墨情,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。
97、正书居静以治动,草书居动以治静。
98、篆书要如龙腾凤翥。
99、书,如也。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。
100、草书之律至严,为之者不惟胆大,而在心小。
101、书艺与诗情、画意合着一个灵魂,都强调简约之美,气韵之美,中和之美,它们体现着自古流传下来的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理想。
102、书法,就其现象而言,它是一门借助于汉字,追求运动、节奏、张力,有着无穷变化的点画线条形式及其递进组合态势的抽象艺术。
103、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,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,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,无声而有音乐的.和谐,引人欣赏,心畅神怡。
104、书,形学也,有形则有势。
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2
1、高韵深情,坚质浩气,缺一不可以为书。刘熙栽《艺概》
2、人貌有好丑,而君子小人之态,不可掩也,言有辩讷,而君子小人之气,不可欺也。书有工拙,而君子小人之心,不可乱也。苏轼《书论》
3、喜即气和而字舒,怒则气粗而字险,哀即气郁而字敛,乐则字平而字丽。情有重轻,则字之敛舒险丽,亦有深浅,变化无穷。陈绎曾《翰林要诀》
4、故书也者,心学也;写字者,写志也。刘熙载《艺概》
5、字要骨格,肉须裹筋,筋须藏肉,帖乃秀润生。米芾
6、立品之人,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。王妤
7、笔下龙蛇似有神。张怀谨
8、或寄以骋纵横之志,或托以散郁结之怀。虽至贵不能抑其高,虽妙算不能量其力。张怀谨
9、字不可重笔,话不可乱传。
10、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。张彦远
11、且其浩浩落落之怀,一皆寓于笔墨之际,所谓品高,韵自胜焉。张沅《石涛画语录》
12、凡人各殊气血,异筋骨。心有疏密,手有巧拙,书之好丑,在于心手。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
13、书尚清而厚,清厚要必本于心行。不然,书虽幸免薄浊,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。刘熙载《艺概》
14、夫人灵于万物,心主于百骸。故心之所发,蕴之为道德,显之为经纶,树之为勋猷,立之为节操,宣之为文章,运之为字迹。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15、无声之音,无形之相。张怀谨
16、如清风出袖,明月入怀。李嗣真
17、夫书禀乎人性,疾者不可使之令徐:徐者不可使之令疾。蔡邕《石室神授笔势》
18、言,心声也;书,心画也。声、画形,君子小人见矣。声画者,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。扬雄《法言》
19、古人论书云:一须人品高,二须师法古,是书之法,学者习之,故当熟之于手,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。德而熟之于身,书之于手,如是而为书焉。《书法三味》
20、学术经论,皆由心起,其心不正,所动悉邪。柳公权曰:心正则笔正。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21、云鹤游天,群鸿戏海。
22、字无百日功。
23、笔秃千管,墨磨万锭。苏轼
24、欲书之时,当收视反听,绝虑凝神,心正气和,则契于妙。心神不正,书则欹斜;志气不和,字则颠仆。虞世南《笔髓论》
25、手与神运,艺从心得。其志一于书,轩冕不能移,贫贱不能屈,浩然自得,以终其身。朱文长《续书断》
26、正书法,所以正人心也,所以闲圣道也。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27、笔性墨情,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。是则理性情者,书之首务也。刘熙载《艺概》
28、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。
29、览天地之心,推圣人之情,折疑论之中,理俗儒之诤。赵壹《非草书》
30、夫书者,英杰之馀事,文章之急务也。虽其为道,贤不肖皆可学,然贤能之常多,不肖者能之常少也,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!朱文长《续书断》
31、得时不如得器,得器不如得志。孙过庭《书谱》
32、书画清高,首重人品,品节既优,不但人人重其笔墨,更钦仰其人。松年《颐园画论》
33、拳要打,字要练。
34、挥毫落笔如云烟。杜甫
35、字怕练,马怕骑。
36、书法不过一技耳,然立品是第一关头。品高者,一点一画,自有清刚雅正之气;品下者,虽激昂顿挫,俨然可观,而纵横刚暴,未免流露楮外。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
37、玄妙之意,出于物类之表;幽深之理,伏于杳冥之间;岂常情之所能言,世智之所能测。张怀谨
38、学书者有两观:曰观物,曰观我。观物以类情,观我以通德。刘熙载《艺概》
39、凡善书画者,未有不品学兼长,居官更讲政绩声名,所以后世贵重。松年《颐园论画》
40、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袁昂
41、书肇于自然。蔡邕
42、写字如画狗,越描越丑。
43、引笔奋力,若鸿鹄高飞,邈邈翩翩。
44、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。
45、时时只见龙蛇走。李白
46、若教临水畔,字字恐成龙。韩渥
47、故以道德、事功、文章、风节着者,代不乏人。论世者,慕其人,益重其书,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。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
48、一点成一字之规,一字乃终篇之准。孙过庭
49、人品既殊,性情各异,笔势所运,邪正自形。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50、婉若银钩,源若惊鸾。索靖
51、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,笔正乃可法矣。柳公权
52、体象卓然,殊今异古。落落珠玉,飘飘缨组。张怀声
53、书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。
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3
1、用墨须要随浓随淡,可燥可湿,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。清.秦祖永《桐阴画诀》
2、柔和则绰约呈姿,刚节则鉴艳执操......。唐.张怀灌《评书药石论》
3、拘则乏势,放又少则,纯骨无媚,纯肉无力,少墨浮涩,多墨笨钝。梁武帝《又答论》
4、盖有骨必有肉,有实必有虚。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,无缥缈空灵之势矣。清.盛大士《溪山卧浮录》
5、书法趋骨力刚健,最忌野。清.梁献《学书论》
6、人之于书,得心应手,千形万状,不过曰中和,曰肥,曰瘦而已。若而书也,修短合度,轻重协衡,阴阳得宜,刚柔互济。明.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7、肥字须要有骨,瘦字须要有肉......。北宋.黄庭坚
8、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。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,丽则倚糜而清遒。唐.欧阳询《用笔论》
9、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。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,乃大力人通身是力,倒辄能起。明.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
10、左氏叙事,纷者整之,孤者辅之,板者活之,直者婉之,俗者雅之,枯者腴之;剪裁运化之方,斯为大备。清.刘熙载《艺概》
11、骨体筋而植立,筋附骨而萦旋,骨有修短,筋有肥细,二者未始相离,作用因而分属。
12、夫马筋多肉少为上,肉多筋少为下,书亦如之。唐.张怀灌《评书药石论》
13、书以疏为风神,密为老气。当疏不疏,反成寒乞;当密不密,必至调疏。宋.姜夔《续书谱》
14、一点一画,一字一行,排次接而成。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,如老翁携幼孙行,长短参差,而情意真挚,痛痒相关。清.包世臣《艺舟双楫》
15、一字之行,理有数等,有上盖大者,有下画长者,有左边高者,有右边高者,非在一途而取轨,全资众道以相承。明.李淳《大字结构八十四法》
16、真书用笔,自有八法。一字之间,长短相补,斜正相拄,肥瘦相混,求妍媚于成体之后。宋.姜夔《续书谱》
17、笔格遒劲,亦是浑厚有力,非出筋露骨,令人见面刺目。清.华琳《南宗诀秘》
18、善笔力者多骨,不善笔力者多肉;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,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;多力丰筋者圣,无力无筋者病。晋.卫烁《笔阵图》
19、用墨须使有润,不可使其枯燥,尤忌侬肥,肥则大恶道矣。明.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
20、横不能平,竖不能直,腕不能展,目不能注,分布终不能工;分布不工,规矩终不能圆备;规矩有亏,难云法书矣。清.笪重光《书筏》
21、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,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。所谓因筌得鱼,得鱼忘筌。清.朱履贞《学书捷要》
22、使尽气力,至于沉尽入骨,笔乃能和。和则不刚不柔,变化斯出。故知和者,沉劲之至,非纵逸之谓。清.王淑《论书滕语》
23、瘦而露骨,肥而露肉,不以为佳;瘦不露骨,肥不露肉,乃为上也。明.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24、画促则字势横,画疏则字形慢;拘则乏势,放又少则;纯骨无媚,纯肉无力,少墨浮涩,多墨笨饨,比并皆然。萧衍《答陶隐居论书》
25、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,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。北宋.米芾《海岳明言》
26、书之要,统于“骨气”二字。骨气而曰洞达者,中透为洞,边透为达。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,否则皆病。
27、字有果敢之力,骨也;有含忍之力,筋也。用骨得骨,故取指实;用筋得筋,故取腕悬。清.刘熙载《艺概》
28、人知直画之力尽,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。清.笪重光《书筏》
29、字有骨肉筋血,以气充之。书之六局,以气为主。清.包世臣《安吴论书》
30、大要以笔老为贵,少有失误,亦可辉映。所贵乎浓纤间出,血脉相连,筋骨老健,风神洒落,姿态备具,真有真之态度,行有行之态度,草有草之态度,必须博习,可以兼通。宋.姜夔《续书谱》
31、夫运者,先运其心,次运其身,运一身之力,尽归臂腕,坚如屈铁,注全力于指尖。清.朱履贞《学书捷要》
32、书要兼备阴阳二气。大凡沉着屈郁,阴也;奇拔豪达,阳也。清.刘熙载《艺概》
33、刚劲忌野,清劲忌薄。清.梁献《评书贴》
34、老乃书之筋力,少则书之资颜。明.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35、书若人然,须备筋骨血肉,血浓骨老,筋藏肉莹,加之姿态奇逸,可谓美矣。近代.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
36、作字如人,然筋骨血肉,精神气脉,八者备而后可为人,阕其一行尸耳。清.王淑《论书滕语》
37、书必有神,气,骨,血,肉,五者阕一,不成为书也。北宋.苏轼《论书》
38、初学之际,宜先筋骨,筋骨不立,肉何所附。唐.徐浩《论书》
39、风神者,骨中带肉也。老劲者,肉中带骨也。有志临池者,当以慧眼区别之。清.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
40、先仪骨体,复尽精神,有肤有血,有力有筋......。丝来线去,脉络分明。《书学详说》
41、骨即存矣,而遒润加之。唐.孙过庭《书谱》
42、以筋骨立形,以神情润色。唐张怀灌《文字论》
43、欲学书先定间架,然后纵横跌宕,惟变所适也。明.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
44、字为城池,大不虚,小不孤故也。虞世南《笔髓论》
45、用笔在使尽笔势,然须收纵有度;结字在得其真态,然须映带习美。清.冯班《钝吟书要》
46、晋,唐人结字,须一一录出,时常参取,此最关要。明.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
47、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便不是书,但得其点画耳。东晋.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
48、字之骨,大指下节骨是也;字之筋,笔锋是也;字之肉,笔毫是也。字生于墨,墨生于水,水者,字之血也。元.陈绎曾《翰林要诀》
关于书法的名人名言4
1、每日焚香静坐,收拾得此心,洁洁净净,读书有暇,兴来弄笔,以自写其性情,斯能超乎象外,得其寰中矣。惜余未之能也。
2、以德为先,以礼为重
3、清明上河,王羲之的书法。
4、眉头无一事,笔下有千年。——宋·邵定《山中》
5、明窗净几,笔墨精良,于时抽纸挥毫,以绘我胸中之所有,其书那得不佳!若人声喧杂,纸墨恶劣,虽技如二王,亦无济矣。
6、回答如下:武术精神格言:以德为先,以礼为重,以勇为本,以智为先,以忍为贵,以诚为本,以气为根,以身为战,以心为行。
7、一位中国武术大师曾说过:“力求永恒的武术境界,心系天地的义为先。勇钜专行离不开谦抑,独善其身只在厚德。”
8、力求永恒的武术境界,心系天地的.义为先。勇钜专行离不开谦抑,独善其身只在厚德。
9、笔下龙蛇似有神。
10、书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。
11、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。
12、一部《金刚经》,专为众生说法,而又教人离相。学古人书,是听佛说法也。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,而会以自己性灵,是处处离相,得成佛道之因由也。
13、有很多名人名言可以写的,例如常见的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;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。毛的江山如此多娇等等。
14、清心寡欲,字生精神,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。
15、“振衣千仞岗,濯足流。”作书须有此气象。而其细心运意,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,毫厘有差,便不中窍。
16、龙威虎振,剑拔弩张。
17、以勇为本,以智为先
18、希望这份书法品能够传递武术精神,激励人们在练武之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,同时注重自身品德修养。
19、眉头无一事,笔下有千年。
20、以下是这句话的书法版:
21、拳要打,字要练。
22、古之善书者多寿,心定故也。人能定其心,何事不可为。
23、武术精神格言书法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锻炼方式,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方式。
24、平生懒著书,书成亦快余.惊风日夜吼,随处足安居。——明·李贽《续焚书》
25、此外,书法需要注意细节和技巧,这也能够培养人的耐心和专注力。
26、同时,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能够促进人的思考和创造力,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。
27、气盛,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。书亦如之。
28、练字,更练自心性,现在太难得静心了。气躁,干什么都不你静心,只有你心里有寄托,致志做某种让你觉得有希望的事情才会让你静心。练字,任何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事都能让你平静安稳。
29、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——唐·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
30、书法亦就佛法,始于戒律,精于定慧,证于心源,妙于了悟,至于极也,亦非口手可传焉。
31、作字须敬,非仅欲字好,即此是学。味明道此语,谓作字能主一无适,是亦收放心之一法。
32、离形得似,书家上乘。然此中消息甚微,不可死在句下。
33、落纸惊风起,摇空见露浓.丹青与文事,舍此复何从。——唐·耿《咏宣州笔》
34、试着投入进去。所谓有爱才有一切,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,恐怕静心很难。其实这个命题反过来更合适,人一旦静下心来,写字就会写得很好;更准确地说,一旦静心,很多事都可以做得好
35、笔者是书法爱好者,也经常写七字的励志名言,如:一蓑烟雨任平生;学海无涯苦作舟;旧书不厌百回读;轻舟已过万重山;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36、写字如画狗,越描越丑。
37、婉若银钩,源若惊鸾。
38、冷看古人用笔,勿参以杂念,是亦收放心之一法。
39、渣滓去,则清光来,若心地丛杂,虽笔墨精良,无当也。故扬子云:字为心画。
40、以忍为贵,以诚为本
41、要说说不完,凡练书法者必有体悟。
42、昔人有联语云:夫复何为,莫非自然。真至理名言也。作书亦当知此意。
43、书法是国学,从古至今不乏格言名句,比如:
44、以气为根,以身为战
45、自小多才学,平生志气高;别人怀宝剑,我有笔如刀。——《神童诗》
46、练字可以提高个人素质,让人觉得你有文化内涵。练字可以修身养性,磨练你的意志。练字有助于你在岗位上受人青睐。练字可以提升人的审美。练好字会使你慢慢知道,受益终生。
47、心粗气浮,百事无成。书虽小道,亦须静定。
48、通过学习和练习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身心素质,还能够了解和领悟中国文化内涵。
49、摹古之法,如鬼享祭,但吸其气,不食其质。
50、内典《金经》云:“非法非非法。”书家悟得此诀,何患食古不化。
51、落款有“双款”“单款”两种。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,前者为上款,后者为下款。上款写明作品的名称、出处、受赠人的姓名;下款记述创作年月、创作地点、作者姓名等。
【书法的名人名言】相关文章:
书法的句子02-20
书法的句子通用02-20
关于书法的名言11-26
经典名人名言01-03
名人名言12-22
名人名言 11-05
经典名人名言08-04
经典的名人名言10-25
名人名言简短 名人名言简短及意思05-05
关于书法的励志名言11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