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有关止于至善的名人名言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,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,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树立信心。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止于至善的名人名言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1、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爱之。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《孟子》
2、观其行,顺天之意,谓之善意行。反天之意,谓之不善意行。《墨子》
3、有功必赏,有罪必罚,则为善者日进,为恶者日止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4、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《论语》
5、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左传》
6、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《论语》
7、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《大学》
8、尧为善而众善至,桀为非而众非来。《吕氏春秋》
9、既知耻恶,则善心将生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10、善人者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者善人之资。《老子》
11、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《易经》
12、君子以好善,小人以听过。《乐记》
13、善不以名而为,功不以利而劝。(南宋)胡宏《知言》
14、善世而不伐,德博而化。《易经》
15、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《孟子》
16、分人以财谓之惠,教人以善谓之忠,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。《孟子》
17、内外倡和为忠,率事以信为共,供养三德为善《左传》
18、为善不同,同归于治;为恶不同,同归于乱。《尚书》
19、一日行善,天下归仁;终朝为恶,四海倾覆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20、待善人宜宽,待恶人当严,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。(明)洪应明《菜根谭》
21、择善者而从之,美自归己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22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。德善。《老子》
23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》
24、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《易经》
25、善人赏而暴人罚,则国必治。《墨子》
26、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《中庸》
27、知过非难,改过为难;言善非难,行善为难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28、夫帝者,为善为恶,天下莫不知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29、见不善而不能退,退而不能远,过也。《大学》
30、儒有闻善以相告也,见善以相示也。《礼记》
31、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《易经》
32、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《礼记》
33、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《中庸》
34、善人未能急亲,不宜预扬,恐来谗谮之奸。(明)洪应明《菜根谭》
35、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不争;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怨益亡。《礼记》
36、崇其美,扬其善,违其恶,隐其败,言其所长,不称其所短。《荀子》
37、善者得之,不善者失之,古之道也。《吕氏春秋》
38、善在身,介然必以自好也;不善在身,灾然必以自恶也。《荀子》
39、大以为政于天下,使天下之为善者劝,为暴者沮。《墨子》
40、为善者赏之,为不善者罚之。《墨子》
41、闻善而不善,必以告其乡长。《墨子》
42、今与不善人处,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,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。《荀子》
43、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《国语》
44、善与人交,久而敬之。(南宋)《名贤集》
45、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,善则千里之外应之。《易经》
46、幼时不择善人教之,使至于为逆。(北宋)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47、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《老子》
48、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,以求下贤。《礼记》
49、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《孟子》
50、君子有善万世之心,行之自身始。(南宋)胡宏
51、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。《墨子》
52、有能化善修身正行,积礼义,尊道德,百姓莫不贵敬,莫不亲誉。《荀子》
53、天子为善,天能赏之。天子为暴,天能罚之。《墨子》
54、与人不求备,检身若不及。
55、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!
56、万般带不走,只有业随身。不过要是修行不到家的话,自己也控制不住,自己的嗔念。
57、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,成熟男人的标志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。
58、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,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,只好认输,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。所以到底是要选择哪个要相信缘分,一切顺其自然。
59、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。
60、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。
61、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。《庄子》
62、言人之不善,当如后患何!《孟子》
63、孟子道性善,言必称尧舜。《孟子》
64、闻一善言,见一善,若决江河,沛然莫之能御也。《孟子》
65、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《孟子》
66、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《孟子》
67、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爱之。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《孟子》
68、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《孟子》
69、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《大学》
70、隐恶而扬善。《中庸》
71、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《中庸》
72、送往迎来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远人也。《中庸》
73、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《中庸》
74、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……祸福将至:善,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《中庸》
75、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《礼记》
76、有善而弗知,不明也。《礼记》
77、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《礼记》
78、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,以求下贤。《礼记》
79、儒有闻善以相告也,见善以相示也。《礼记》
80、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《礼记》
81、乐也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。《礼记》
82、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民不争;善则称人,过则称己,则怨益亡。《礼记》
83、父母虽没,将为善,思贻父母令名,必果;将为不善,思贻父母羞辱,必不果。《礼记》
84、天子有善,让德于天;诸侯有善,归诸天子;卿大夫有善,荐于诸侯;士庶人有善,本诸父母,存诸长老。《礼记》
85、兼则善矣。《墨子》
86、劝于善言而学。《墨子》
87、上有过则规谏之,下有善,则傍荐之。《墨子》
88、己有善,不能傍荐之。《墨子》
89、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。《墨子》
90、为政不善,必曰吾命固失之。《墨子》
91、为善者赏之,为不善者罚之。《墨子》
92、闻善而不善,必以告其乡长。《墨子》
93、善人赏而暴人罚,则国必治。《墨子》
94、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。《墨子》
95、天子为善,天能赏之。天子为暴,天能罚之。《墨子》
96、分人以财谓之惠,教人以善谓之忠,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。《孟子》
97、以善服人者,未有能服人者也。以善养人,然後能服天下,天下不心服而王者,未之有也。《孟子》
98、鸡鸣而起,孳(zī)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;鸡鸣而起,孳孳为利者,跖(zhí)之徒也。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《孟子》
99、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。《庄子》
100、去小知而大知明,去善而自善矣。《庄子》
101、积善成德。《荀子》
102、终始俱善,人道毕矣。《荀子》
103、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。《荀子》
104、善世而不伐,德博而化。《易经》
105、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《易经》
106、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《易经》
107、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,善则千里之外应之。《易经》
108、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《易经》
109、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《易经》
110、善,德之建也。《国语》
111、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《国语》
112、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《管仲》
113、母氏圣善。《诗经》
114、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;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《春秋》
115、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。《左传》》
116、君子曰:从善如流,宜哉。《左传》》
117、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左传》
118、内外倡和为忠,率事以信为共,供养三德为善《左传》
119、其所善者,吾则行之;其所恶者,吾则改之。《左传》
120、善累而后进之。《谷粱传》
121、善人者,人亦善之《管子》
122、上善若水。《老子》
123、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《老子》
124、善人者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者善人之资。《老子》
125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。德善。《老子》
126、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《尚书》
127、为善不同,同归于治;为恶不同,同归于乱。《尚书》
128、德无常师,主善为师;善无常主,协于克一。《尚书》
129、仁人事上竭忠,事亲务孝,得善则美,有过则谏,此为人臣之道也。《墨子》
130、去若不善言,学天子之善言,去若不善行,学天子之善行。则天下何说以乱哉?《墨子》
131、吉人为善,惟日不足;凶人为不善,亦惟日不足。《尚书》
132、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;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;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;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。《孝经》
133、君子以好善,小人以听过。《乐记》
134、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《论语》
135、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《论语》
136、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《论语》
137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》
138、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《论语》
139、小人闲居为不善。《大学》
140、道善则得之,不善则失之矣。《大学》
141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。
142、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143、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《论语》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:远看庄重威严,接触则温和可亲,听讲话则严肃不苟。
144、恩德相结者,谓之知已;腹心相结者,谓之知心。冯梦龙
145、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
146、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147、君子食无求饱,……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《论语》君子吃饭无求过饱,……做事要勤奋,说话要谨慎,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,向他学习,以纠正自己的缺点,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。
148、子张曰:“何谓五美?”子曰:“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”……子张曰:“何为四恶?”子曰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为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,谓之有司。”《论语》子张问:“什么是五种美德?”孔子说:“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,却不耗费财用;使百姓劳苦,百姓却无怨言;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;安宁矜持却不骄横;威严却不凶猛。”……子张又说:“什么是四种恶行?”孔子说:“事先不经教育,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;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,这叫粗暴;发布命令迟缓,却突然限期完成,这叫残害人;同是给人赏赐,却出手吝啬,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。
149、趋炎附势的人,不可与其共患难。拜伦
150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“文也。
151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
152、读书使人充实,思考使人深邃,交谈使人清醒。富兰克林
153、真诚个性的基石,若不在青年时代稳固地奠定,以后那基石上必将永远有一个脆弱之点。作者戴维斯
154、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155、君于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156、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
157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158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。
159、在许愿时,必须要深信不疑。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愿望成真,你的愿望就会飞走,再也看不见。但那正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。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实现得了的,那么你有可能会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。最大的魔力不在于许愿,而在于去做。佚名
160、母校的一草一木,是那样的熟悉;母校的一砖一瓦,是那样的亲切。
161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谓之“文”也。
162、一箪食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忧,回也不改其乐,贤哉回也。
163、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王勃
164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165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
166、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
167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168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”。《论语》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:“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!日夜不停地流去。”
169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170、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
171、读书使人充实,思考使人深邃,交谈使人清醒。富兰克林
172、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173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”。《论语》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:“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!日夜不停地流去。”
174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175、母校的一草一木,是那样的熟悉;母校的一砖一瓦,是那样的亲切。
176、子张曰:“何谓五美?”子曰:“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”……子张曰:“何为四恶?”子曰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为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,谓之有司。”《论语》子张问:“什么是五种美德?”孔子说:“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,却不耗费财用;使百姓劳苦,百姓却无怨言;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;安宁矜持却不骄横;威严却不凶猛。”……子张又说:“什么是四种恶行?”孔子说:“事先不经教育,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;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,这叫粗暴;发布命令迟缓,却突然限期完成,这叫残害人;同是给人赏赐,却出手吝啬,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。
177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。
178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179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180、在许愿时,必须要深信不疑。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愿望成真,你的愿望就会飞走,再也看不见。但那正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。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实现得了的,那么你有可能会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。最大的魔力不在于许愿,而在于去做。佚名
181、真诚个性的基石,若不在青年时代稳固地奠定,以后那基石上必将永远有一个脆弱之点。作者戴维斯
182、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183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“文也。
184、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王勃
185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?16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
187、君于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188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
189、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190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191、恩德相结者,谓之知已;腹心相结者,谓之知心。冯梦龙
192、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
193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194、一箪食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忧,回也不改其乐,贤哉回也。
【止于至善的名人名言】相关文章:
经典名人名言01-03
名人名言12-22
名人名言 11-05
名人名言简短 名人名言简短及意思05-05
经典的名人名言10-25
经典名人名言08-04
最新勤奋的名人名言短句 勤奋的名人名言02-18
关于鼓励的名人名言_鼓励学生的名人名言04-21
爱国的名人名言01-27
励志的名人名言12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