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2023年禅意的语录40条
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:它能记录很多影像,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,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——照相机。同样,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,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,却唯独不清楚自己,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、往哪里去,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禅意的语录40条,一起来看一下吧。
1、人生就是从烦恼中走过,去寻找人生的智慧,去寻找人生的真谛。
2、岁月中不乏精彩,有时候邂逅精彩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转身。不是每一天都需要去拼命的奋斗,也不是每天都要反省昨天的过失;而是要在每一天都要清楚的明白,这一天过去了,便不再回来。在乎日历撕去多少页的人不会长久地拥抱精彩;只有奔跑在如注岁月前面的人才会看得清四季的美丽,才会欣赏到焰火的不熄。
3、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、调伏自己的心,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。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,必然具有苦的本质。——堪忍尊者
4、生:"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"心:"最大的愿望是无愿望。无愿望并不是消极失望。与实实真理相通相融,大智的财富受用不尽,彻底了生死,无须乞求什么,没有失落,唯有自在,随缘助人,而不著度人之见,永无烦恼,一切愿望都是多余。"——心光
5、空有三者:一无性空,性非有故;二异性空,与妄所执自性异故;三自性空,二空所显为自性故。(古印度)护法等《成唯识论》卷八
6、越来越多的人把少壮不努力的告诫,化为了成名需趁早的追求。人生之 青壮年争名夺利已是世间之惯性,精力充沛,固可筑下事业之基石,亦 是造作业因之重要时期。处于惯性之河,无需刻意逆流,能够随波而不 妄自逐流,或者进一步引导河流灌溉稼穑,此为智慧人,此为大事业。
7、安心在乎虚,持心在乎平,用心在乎照,悟心在乎忘。——《憨山老人梦游全集》
8、《菜根谭》上说:"万事皆缘,随遇而安。"我们生在人世间,要学会 随缘一世,一世随缘,这样才能活得自在。佛说:随缘自在。随遇而安, 随缘生活,随心自在,随喜而作,是为生活的密行。若能一切随他去,便 是世间自在人。我们生在人世间,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,虽然有时候现实 很残酷。
9、善住持者,以众人心为心,未尝私其心;以众人耳目为耳目,未尝私其耳目。遂能通众人之志,尽众人之情。……务求己过,与众同欲,无所偏私,故众人莫不归心。
10、生活中,你会发现,再好的夫妻相处久了,都会有倦怠时。
11、但见众生清净胜德,而不见彼有诸愆犯。
12、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: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;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;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。然而,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,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?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?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?
13、天灾出自人祸,人祸源自人心。
14、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,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善,它比与人为善做得更多。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,当一个凡人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后,同样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。
15、有毅力、勇敢,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。
16、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。宗教、哲学和科学是属于道谛。灭谛是超越宗教、哲学和科学。成佛之道有两种,方便道与智慧道。宗教、哲学和科学是属于方便道。智慧道是超越宗教、哲学和科学。成佛之道有两种,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。宗教、哲学和科学是属于前者,后者是超越宗教、哲学和科学。
17、这世上所有爱与恨都是自己感召而来,我们找到怎样的爱人,得到几分爱,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。当我们抛开那些俗世的想法,抛开外在的条件净化我们的身心时,身上的场态阳多阴少,便能轻易感召与我们匹配的真诚伴侣。
18、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,不是多多益善,而是把已经得到的东西好好地运用。人生跟宝剑一样,剑刃越薄越好,重量越轻越好。如果带着过多的包袱上路,注定举步维艰,只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走得更快。我们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,这个舍不得丢掉,那个舍不得丢掉,最终被压弯腰的是我们自己。
19、追求事业成功者,稍有成就,不骄傲者能有几人?在骄傲之余,能思惭愧之心者又有多少?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,舍去浮躁和虚华。以一颗平常心直面人生,正确对待得失和轻重,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,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平静和淡定,自己也能得到升华。
20、在佛教传说中,佛陀一出生即能行走,每走一步,脚下便涌现出朵朵金莲。莲花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意义,"佛祖慈悲怀,莲花朵朵开"。其实,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洁的莲花,也都有品性洁净的内心。把握住这份心,就有机会获得幸福的关照,从而脱离世间的痛苦,得到永恒的快乐。
21、你不可能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,但你可以让整个世界与你为 敌。你无权要求人家成为你的朋友,但你有权决定谁将成为你的敌 人。敌人越少不代表朋友越多,但敌人越多,朋友肯定越来越少。
22、拘于一事易顾此失彼,专于一思常深陷泥淖。事和事相连, 思与思贯通,事则必成,思则宏远,人生亦左右逢源。
23、禅是一种心的平坦,心的空闲,心的恬淡,心的宽阔,心的淡然,心的更新。也许什么也不是,只是心地的干净与自然。也就是他,给了我们无上智慧的万丈光芒,照亮了欲望与贪婪的灰暗,消融着人世间的愁苦。
24、生活总是在启示,人生地不熟的前方,是疲惫不堪还是峰回路转,也都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如何努力而改善,不必要埋怨幸运多遥远,记得鼓励自己,幸运正在赶来的路上,或许是幸运太沉的住气而已。
25、恒秋:每个人在生活中穿梭,有些故事注定要触动内心的伤痛,有些人也注定要从身边离开,每个人也必须遍尝生活的苦涩味道,但这一切会让内心更加清晰,成熟,沉静,而对生命付出宽容与善待,从而成就一种最适合活着的心境。
26、花钱的愉悦是短暂的,赚钱的辛苦是长期的,为了短暂的愉悦,却要长期的辛劳;成功的满足是短暂的,奋斗的经过却漫长,为了短暂的满足,却要经历漫长的努力;爱情的快乐是短暂的,爱情的磨炼却是久远的,为了短暂的快乐,却要承载长久的历炼。人生大抵如此,就是在用长的痛苦,去换短的快乐。且执着。
27、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,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。寂天菩萨在《入行论》中说:"修法所依缘,有情等诸佛,敬佛不敬众,岂有此言教。"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,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,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,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。
28、有一种幸福叫平安。在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到一些始难预料的事情之后,我们才真正明白平安的宝贵,会由衷地感到"活着真好",懂得"和顺生百福,平安值干金"的至理。对一个社会而言,平安是最大的和谐;对一个企业而言,平安是最大的稳定;对个人而言,平安则是最大的幸福。生命来自偶然,逝去却是必然的归宿。能够善待生命、珍爱生命,享有着生的权利和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幸运的事。所以,能够平安健康地走过人生直至终老,是一种福份!
29、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不快和误解、不幸和悲伤,都会在海水涨潮的时候随着潮水的逝去而消失。用心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每次帮助,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间的快乐和友谊刻在石头上,让它和石头一样不朽。
30、日常起居言语得体,不轻率随便。
31、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,那就把所做的当成一门修行的功课去做。
32、"苦"的观念可从三方面去审察:一般苦难的苦;由变易而生的苦;由因缘和合(条件具备)而生起的苦。
33、荒寒的原野上,一个人顶着那寂寂的时光,冷与热,都要走下去。走到头,心里会装满人世间最光亮的翡翠。那翡翠便是文字留下的舍利子,你寻得到它,便也寻到了我——我在光阴的那头等待,百年之后有人还在寻我,找我,念我。这是最美的气象与伏笔。
34、心中自有菩提意,窗外秋山始入帘。
35、夸我们的,赞美我们的,那都不是明师;骂我们的,不管对与否,这才是真正明师。刺激我们的时候,就是在成就我们。忍辱波罗蜜,不要说我要忍辱,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,或压抑自己,这还有相,而是对境不觉得,这才叫做忍辱。如人家骂你时,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。
36、佛陀卧于恒河畔,不进食不沐浴,想透过肉体痛苦悟道。终无果,终明白: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,执于一念,也受困于一念。
37、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,而如来藏随为色空,周遍法界。
38、饥来吃饭,困来即眠。"言下之意若吃饭时不肯专心吃饭却有百种思考,睡觉时不肯安睡却千般计较,自然无法达到"用功"的境界,在我的理解,似乎就是要将吃饭睡眠降低到最低的基本满足阶段,不饿时不吃也罢,不困时醒着又何妨呢,只有关于生命本真的思索,才能够与那些飞逝而过的时光价值相匹配。
39、生世间,最苦的莫过于心病,病在不知足,在相互比较,在不知"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",须知不满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。
40、若勤精进,则事无难者,是故汝等当勤精进。譬如小水常流,则能穿石。若行者之心,数数懈废,譬如钻火未热而息,虽欲得火,火难可得。
【禅意的语录40条】相关文章:
禅意的语录65句02-13
禅意的语录36句02-08
禅意的语录46句07-29
常用禅意的语录30条04-15
经典禅意的语录摘录55条04-23
【必备】禅意的语录35条09-30
【必备】禅意的语录40句12-31
精选禅意的语录摘录50句04-06
禅意的语录汇编39句04-10
简洁的禅意的语录40条03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