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2023年有关龙应台的语录大合集78条
安德烈,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"值得"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;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,对我们自己,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,真实的,很重大,很痛。 你应该跟这个你喜欢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?我大概不必告诉你,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诉你。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"心得报告",那就是,人生像条大河,可能风景清丽,更可能惊涛骇浪。出处:亲爱的安德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龙应台的语录78条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、所以你说的"勇气"和"智慧",永远是稀有的品质。
2、把小圈子弄好是不够的,你必须发挥力量促进大环境的改变。
3、这个世界再怎么现实再怎么野蛮,最终赢得国际尊敬的,不是市场或武力,而仍是一个国家文明和道德的力量。
4、醉生梦死的意思,是说,生是一场醉,死是一场不醒的梦,我说。
5、家,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、只有压迫的地方。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,但是家却更寒冷。一个人固然寂寞,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更寂寞。
6、对历史的尊重,对异质文化的包容,是文化很重要的条件。
7、公民社会,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,因此,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。
8、国家是会说谎的;掌权者是会腐败的;反对者是会堕落的;政治权力不是唯一的压迫来源,资本也可能一样的压迫。而正因为权力的侵蚀无所不在,所以个人的权利,比如言论的自由,是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、寸土必争、绝不退让的……
9、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,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,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。累积、沉淀、宁静观照,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?我相信,奔忙,使作家无法写作,音乐家无法谱曲,画家无法作画,学者无法着述。奔忙,使思想家变成名嘴,使名嘴变成娱乐家,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。闲暇、逗留,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,不可或缺。
10、五万人涌进了台中的露天剧场;有风,天上的云在游走,使得月光忽隐忽现,你注意到,当晚的月亮,不特别明亮,不特别油黄,也不特别圆满,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,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,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。一走进剧场,却突然扑面而来密密麻麻一片人海,令人屏息震撼:五万人同时坐下,即使无声也是一个隆重的宣示。
11、有时候,约个可爱的人,两个人一起走,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,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,只有一半的心,在看风景。
12、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13、每一个被我"看见"的瞬间刹那,都被我采下,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,我都感受到一种"美"的逼迫,因为每一个当时,都稍纵即逝,稍纵,即逝。
14、那个娇稚的女儿,此刻望着镜里三十六岁的自己,觉得宇宙的秩序正踩着钢铁的步伐节节逼进,从开幕逼向落幕,节奏严明紧凑,谁也慢不下来。
15、不必打开,我就知道,存折里头,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。
16、人总要慢慢成熟,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,看穿伪装的真实,看清隐匿的虚假,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在相信。但是,要相信,这个世界里美好总多过阴暗,欢乐总多过苦难,还有很多事,值得你一如既往地相信。
17、曾经不相信"性格决定命运",现在相信了。曾经不相信"色即是空",现在相信了。曾经不相信"船到桥头自然直",现在有点信了。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,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,但是,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,我明白了……
18、这是一个阳光温煦。微风徐徐的下午。我看见他们双鬓多了些白发,他们想必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。我在心里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,他们想必也在感叹我的奔波忙碌。
19、智慧必然是来自孤独。
20、说"不容青史尽成灰",表达的正是,不错,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。指鹿为马,也往往是可以逞和胜利的。
21、我才十七岁,我总得相信点什么吧!
22、现代人怀疑一切,质疑一切,婚姻这个机构更不能免。在我看来,婚姻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国家机器与公民的关系。一个人需要安全,所以要婚姻,也要国家;但是人又渴望自由,虽是有逃避婚姻。反抗国家机器膨胀的欲望。婚姻和国家极其一样,两者都是必要之恶。
23、今天晚上站在这里说话,深怕带来什么后果,但我有梦,希望有一天,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讲我们想说的话,我们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惧的自由!
24、我们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。接受挑战,勇于负责的政府,但是要促成这样的政府,我们更需要有批判能力。有主动精神。有理性的人民。归根究底,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。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。
25、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,试图掩盖粉饰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。——龙应台《野火集》
26、斜坡上的杂化野草,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,一花一世界呢? ——龙应台 《目送》
27、我的梦想是:希望中国的下一代,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,站在任何一个地方,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。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,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"免于恐惧的自由"。 ——龙应台 《野火集》
28、曾经相信过历史,后来知道,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。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,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,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,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,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,说"不容青史尽成灰",表达的正是,不错,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。指鹿为马,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。 ——龙应台 《相信与不相信》
29、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,后来知道,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,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。 ——龙应台
30、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?第一,给你意义;第二,给你时间。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,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,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,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。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。 ——龙应台 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31、只能想象,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,但是,我进不去。 ——龙应台 《目送》
32、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。 ——龙应台 《目送》
33、因为无法打开,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,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,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,那沙漏不停地漏,不停地漏,不停地漏……
34、"所有其他的人,会经历结婚、生育、工作、退休,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,在小小的期待、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,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‘懂’,做最后的转身离开。"——《目送》
35、我可以不聪明,但我不可以虚伪。——《女子与小人》
36、有时候,我们用非常细微的"动"去量时间。星星的行走,潮水的涨落,日影的长短,不都是时间的量器?在香港的海滨,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,冬天和夏天不同;在台北的阳明山上,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,春天和秋天也不同。
37、华安爸爸说,很骄傲地,"别忘记,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。"能够这样见证宇宙的蕴吐,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,是多厚的恩泽啊!却有男人推拒这样的特权。——《孩子你慢慢来》
38、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,后来知道,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,石,原来很容易烂。雨水,很可能不再来,沧海,不会再成桑田。原来,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,很容易被毁灭。海枯石烂的永恒,原来不存在。
39、玩,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。
40、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?第一,它给你意义;第二,它给你时间。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,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,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,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。
41、我们两个本来都是天上的小天使,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。
42、夫妻的同舟共济,没有更好的时候。两个人先共度苦痛,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。
43、"你在想什么,妈妈?"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。母亲叹了口气,说:"妈妈不快乐!"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。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,摸摸妈妈的脸颊,正经地说:"妈妈不要不快乐。安安快乐,妈妈快乐。妈妈快乐,爸爸快乐。"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,不可置信地问:"你说什么?你说什么?""安安很快乐呀。安安快乐,妈妈快乐。妈妈快乐,爸爸快乐。"
44、到了士林站。我说:"妈,这是你生平第一次搭捷运,坐在这里,给你拍一张照片。"
45、幸福,就是早上和你说再见的人下午平安地回来了。 ——龙应台
46、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
47、我相信,如果你会看见敌人的伤口,你就不会拿起枪来对着他。
48、然而,洞悉是非真伪的智慧,独善其身的果敢——究竟多少圆颅方趾的人有这两样条件?明辨真伪往往不只是智慧的问题;一个智慧极高的人可能生长在一个极权制度中,资讯受到封锁,教育受到歪曲与控制,神话、谎言作为洗脑的材料,从生到死他根本没有洞悉真伪的机会。透过统一编制的教科书、控制严格的报纸与电视、宣传标语、威吓利诱的手段,一个政府可以塑造人民的思想,像搓泥人一样,玩于股掌之间。
49、在人生的行旅踽踽前行,一路上和形形色色的人或者牵手终身,或者擦身而过,或者共行一段,或者惊鸿一瞥。大多数的人,像传真纸上的黑墨一样,当时鲜明,后来惘然,墨迹再浓也抵不过时间的消灭。有些人,即使是吉光片羽的交会,却纳入了记忆的盒子。盒子在岁月里尘封,但并不消失。它只是等待,等待你有一天不小心碰倒了盒子,里头的东西,所有你以为早已忘怀了的东西,撒了出来,清清楚楚在眼前,消失的竟然是时间。
50、而民意的强权并不比政府的强权不危险。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赖。很大一部分的所谓民意由媒体形成。威权政府曾经是媒体的共同敌人,这个敌人没有了,媒体在自由中很吊诡地成为自己的敌人:报纸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场控制言论,政治人物利用媒体操纵舆论,电视唯利是图不设下限地自我庸俗化,媒体记者因素质不够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讯息,因判断力不足而做出夸大或偏颇的评论。民意的形成过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纵作假的空间,此其一。而民意即使是真实的,却绝对未必是对的,此其二。
51、二十多岁的人,可以是惊世才华正初露头角,可以是碌碌凡人却胸有成竹,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:如果我们执意将他当作"孩子",他,也就众望所归地变成一个"孩子"。
52、政客关心个人权利,哗众取宠。政治家关心国家整体前途,有拒绝媚俗的勇气。拉宾以生命来证明了这个分野。
53、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,凉凉的,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。
54、讲"道德勇气",也不是可耻的事,说"社会良知",也并非不肤浅。受害者在主义与战乱洗礼的现代人以复杂悲观自许,以深沉冷漠为傲;你就做一个简单却热诚的人吧!
55、或者说,二十年里,价值翻转到一个程度,所谓思考、判断,所谓勇气、良知,都不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?——龙应台《野火集》
56、中年人的沧桑中,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。目送生命的逝去,目送生命的远行,却只能目送,无法挽留。——龙应台《目送》
57、你可以说:"孩子你慢慢来",可是有时候,快快地"放手"或许也是必要的。——龙应台《孩子你慢慢来》
58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,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59、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,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——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60、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。——龙应台语录
61、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,难道竟是那机器,不是你自己的眼睛、你自己的心?出处:目送
62、很长时间后的我才完全明白,常常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力量在战斗,而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,在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争斗。出处:野火集
63、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,才能不被权力腐化;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,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。出处:目送
64、要渺小的个人负起责任是不公平的,个人只是"制度"这巨大机器中一个看都看不见的螺丝钉,机器在制造杀人的武器还是救人的工具,不是螺丝钉的责任。出处:人在欧洲
65、一个人固然寂寞,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。出处:目送
66、仁民爱物是一种道德理想,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努力以赴,可是,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不到仁民爱物的标准而判他十年徒刑;仁民爱物是一个道德的上限,必须当他碰到下限——譬如杀人——的时候,你才能惩罚他。误上了贼船的人,我们希望他有所觉醒,在"工作与良知"之间毅然有所抉择,跳海也在所不惜,但这又是一个道德的期许,不是判罪的标准。把上限的道德期许拿来作为判罪惩处的下限标准,岂不失之太苛乎?人,没有那么干净吧?出处:人在欧洲
67、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,凉凉的,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。出处:目送
68、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:有些事,只能一个人做。有些关,只能一个人过。有些路啊,只能一个人走。出处:目送
69、有一个年轻人,在长安的街头,夹在人潮里看热闹。执金吾的车骑盛大壮观,威风凛凛的驶过街市。年轻人暗暗对自己说:"仕官当作执金吾,娶妻当得阴丽华。"人潮里另一个年轻人,他也惊诧于车骑的豪华,暗暗对自己说:"这是剥削阶级,有一天消灭它。"哪一个年轻人对呢?出处:百年思索
70、贫穷的记忆,在事过境迁之后,像黑白片一样,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,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。出处:目送
71、所有其他的人,会经历结婚、生育、工作、退休,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,在小小的期待、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,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,做最后的转身离开。出处:目送
72、你能想象比‘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’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?
73、孩子,我要求你用功读书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
74、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。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,任何人都得尊重"生母"的权利。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认知:宝宝首先是我的儿子,其次才是她的孙子。对孩子的教养,她可以从旁帮忙,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,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见,但她最后一句话永远是:"当然,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。"
75、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?还是说,他的坐着,其实是奔波,他的热闹,其实是孤独,他,和他的政治对手们,所开的车,没有R档,更缺空挡。
76、那些晨昏相处、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们,安德烈,从此各奔四方,岁月的尘沙,滚滚扑面,再重逢时,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。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77、你不用道歉,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。那个阶段,早就过去了。父母亲,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,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:你住在它里面,它为你遮风挡雨,给你温暖和安全,但是房子就是房子,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,去沟通,去体贴它、讨好它——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78、十六岁的菲力普,在我们做过多次的实验后,曾经下过这样的观察归纳,他说:"妈,我觉得,差别在于,欧洲人是看年龄的,譬如在德国学校里,你只要满十四岁了,老师便要用‘您’来称呼学生。 ——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【龙应台的语录78条】相关文章:
龙应台的语录76条04-06
龙应台的语录45句05-13
精选龙应台的语录49句03-18
精选龙应台的语录30条10-12
龙应台的语录36句08-06
龙应台的语录40句01-31
精选龙应台的语录38条11-11
龙应台的语录35条12-08
精选龙应台的语录46句12-09
龙应台的语录55条10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