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2023年静思的语录汇总69句
做人要有分平常心,一分平凡的念。如果大家都自觉平凡,人生就平安了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静思的语录69句,欢迎大家阅读。
1、真正的快乐,不是拥有的多,而是计较得少。
2、犯了错应及时起忏悔心,才能清净无烦恼。
3、是非当教育,赞美作警惕;嫌弃当反省,错误作经验——任何批评,都是宝贵的一课。
4、培养好自己的气质,不要争面子,争来的是假的,培养来的才是真的。
5、人能"和",则是非不生。出世之事业能永垂不朽,亦源自一字"和"。
6、不要小看自己,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。
7、佛是真理的发现者,不是创造者。
8、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!
9、要批评别人时,先想想自己时否完美无缺。
10、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,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。
11、难行能行,难捨能捨,难為能為,才能昇华自我的人格。
12、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,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,随时都可以挥棒。
13、人常在什么都可自由的时候,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,虚掷时光而不觉。
14、说话讲得恰到好处,多一句少一句都不行。
15、人生如蜡烛,即使有心,也要点燃,方能造福。
16、人善人欺天不欺,人恶人怕天不怕。
17、人人如果都能除去自私与小我,自然就会扩大心胸,培养出诚与正,大公无私的心态。
18、愤怒能剥夺一个人的洞察力及忍耐力,惹起一切的罪恶,吞服一切后果,像猛火一样的毁灭一个玩火的人。
19、心正邪魔不侵;自作自受,无可怨之天,无可尤之人。
20、静思语录:开口伤神气,舌动惹是非。
21、聪明不一定具备智慧,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,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,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。
22、人应互相勉励,互相关怀,彼此提醒,那怕举手投足,开口动念,都要时刻谨慎,勿让心念偏差,导致行为乖缪。
23、临事须替别人想,论人先向自己想。
24、内随愿,外随缘,才能自在如愿。
25、人间寿命因为短暂,才更显得珍贵。
26、一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,等于没手的人。
27、无论环境如何困难,都能保持奋斗勇气的人,才能突破困境,掌握有利形势。
28、忍得过、看得透、提得起、放得下。
29、把他人拿来做自己的镜子,看他人的优点,自我鞭策,看他人的缺点,反省自己。
30、给七分表现的孩子,十二分的赞美。
31、调服自己的心,要顺境依势,不能一味地严管强求,也不能完全放肆,任由他去。
32、爱不是要求对方,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,无条件的奉献,做到事事圆满。
33、感悟人生的静思语录:原谅别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34、教导别人也要分内外,对内要正,对外要柔。
35、静思语录:原谅别人是美德,原谅自己是损德。
36、不要把能说话的嘴巴,用在搬弄是非上。
37、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,等於是没有手的人。
38、人生有烦恼,皆源於人心有三毒。毒者,破坏也!世间之所以战乱相连,国家动盪不安、社会奢靡不振、事业败落、感情破裂,都是因贪、瞋、痴三毒所引起。
39、忍,是帮助你做好事、修好行的最大力量。能持忍者,没有什麼事办不到。
40、如果人人都能「事忙而心閒」,并尽一已之力,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,而且忙时不失道心,閒时不迷本性,就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地。
41、道德的昇华,关键在於「忍」。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,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。
42、]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,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寧静。
43、物质富有、地位崇高,都是空虚的架构;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——富有爱、富有慈悲。真正的动力是心力;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,还有什麼不能改革、不能引导的呢?
44、佛陀一再教诫我们:要好好调节自心,把瞋恨、怨嫌之心转化為爱心、宽心,时时刻刻宽恕别人,发挥爱念。
45、生活在天地之间,若只是随波逐流,让身躯随着时间而生老病死,这是没有意义人生。所以,我们应配合社会环境的教育及古今圣贤的引导,好好探究人生意义何在及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的问题。
46、人时时刻刻都处在无常的流动中,也经常处在无明的风雨交加中;唯有时时自我警惕,才能安度人生之险境。
47、平常要多调伏自己的心念,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。若能降伏「忧烦」的魔军,看淡世间的利欲,得时不贪著,失时无掛碍,这才是步入解脱门。
48、学佛要注重道与理,关心人及事。能以众人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,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,以毅力、勇气突破障碍,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。
49、除了对人与事必须信实外,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,不可谈神通怪力、耸重人心的言论;如此,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,引导众走善道。
50、戒是不起心动念,守住本分,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;定是遇到任何困境,都能守持志节、临危不乱;慧是能运心转境,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。
51、修行者为完成德行,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,即言重、行重、貌重、厚重。
52、听法后,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,谓之受法。
53、还未学佛以前,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,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;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么,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。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,仍旧干燥如初,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。如今我们有幸学佛,就要少欲知足,放下物欲的执迷,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,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,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。
54、面对业力不要埋怨,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。
55、人在平安的时候,狠容易迷失自己。偶尔有小挫折或坎坷,反而能唤醒良知、长养善根,这何尝不也是福?
56、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,就等於寿命有多长。因此必须与时间竞争,切莫使时日空过。
57、所谓职业,是為生活而工作,是被动的办事;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,能不迟到早退,公务就算完成。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,更没有下班时刻,虽然不需打卡,却是分秒善尽义务,一切都出于自愿。
58、做好事总是要腾出时间,这是人生的目的,也是应尽的义务。
59、生命只有数十年,慧命却永远不灭。每个人都有代代传承的子孙,要留下美的回忆与爱教育给怹们,这就是史蹟的慧命常存。
60、有些人不了解佛法,以為有苦恼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;以為佛教是消极、逃避现实的,这是错误的观念。其实是有知识、有志节,要追求宇宙真諦、深讨生命奥祕之士,需要了解宗教——尤其是佛教。
61、每天无所事事,是人生的消费者;积极付出,才是人生创造者。什麼都没做,就是空过的人生;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,就是大好的人生。
62、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。但是这分爱必须「清净无杂染」——付出者无所求,接受者不贪婪;施与受者都无烦恼,彼此皆自在。
63、修行要繫缘修心,藉事练心,随处养心。
64、随时记录灵感。静思语录
65、缩小自己,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、耳朵里,既不伤他,还要能崁在对方的心头上。
66、与其能辩,不如能忍。
67、死亡不可怕,惧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。
68、不要怕犯错,因为当你老时,这就叫经验。
69、要用心,不用操心,烦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