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学诚法师的语录摘录 推荐度:
- 相关推荐
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摘录36句
内心对身份超越,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,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,多一份宽容,多一份清明,多一份智慧。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学诚法师的语录36句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生活幸福的人,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,而是他计较的少。
2、当一个年轻人在当子女时,可能非常追求个性,不理解、不认可父母的关怀与期望;一旦转眼间为人父母,同样会对子女有一样的要求。
3、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,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,不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,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,更全面地了解自己、了解别人。
4、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。
5、超越身份的局限,找到身份以外的你,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,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如黄金般璀璨的价值,照天照地,熠熠生辉。
6、人的生命,实际上就是心对境,对外在的一个事物,内心会起一个反应、判断、感受,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"痛苦"或"快乐"。
7、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,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。
8、如果我们觉得,要得到外在什么东西,才能获得幸福的话,目标本身就错了,自然不容易获得真正的安乐与宁静。
9、不管怎样"守护",我们所爱的一切都会改变、消失,"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""月有阴晴月缺,此事古难全",这是铁的规律。
10、"爱"产生——追求"爱"——得到"爱"——失去"爱",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"爱"的追逐,最终又失去"爱",生活就是这种公式的不断重复。
11、如果谁说他现在苦,那肯定是他"爱"上了某样东西。
12、总考虑自己的感受就经常有苦,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,从别人的快乐中获得了无害的快乐。
13、莫到失去了双亲,才懂得感念亲恩,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,却于事无补。
14、"树欲息而风不停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"所以说行孝要及时,赶早莫赶晚。
15、人人存孝心、行孝道,则天下之人"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",同享天伦之乐,此乃国家安泰、社会和谐、生民幸福之兆。
16、有的时候,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,忘了自己是个演员,忘了在舞台上,其他人也只是演员。
17、活在当下,生命才有力量跳出轮回。
18、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忆。
19、不管有没有意识到,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,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。
20、在生活的压力下,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21、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,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。
22、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,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,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,当变化出现,不遂我们的意,就产生了痛苦。
23、做利益他人的事。做得越多,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。
24、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,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。
25、菩萨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,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。
26、止口不如静心,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。
27、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。
28、对于"至善"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儒家要成圣成贤,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,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、返璞归真。
29、学佛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,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,无非是历练我们,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,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,是一片清净光明。
30、千百年来,先辈们总是把他们最珍贵的人生体悟教给后辈,那里面记录了一段又一段的心路历程,通向一个又一个超越的生命境界。
31、自我作为一种存在,其最复杂之处在于,它不仅仅是那座庞杂而令人沮丧的迷宫,是迷宫中那个苦苦寻找出口而不得的焦躁的人,亦是这座迷宫的搭建者本身。
32、积极地、带着爱去倾听,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感,并和孩子交流;父母也要善于表达,坦然地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,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;通过开诚布公地、平等地讨论,让亲子双方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去解决问题。
33、佛教重视伦理,着眼于人伦互动的过程对人心性的培养、智慧的启迪。人伦关系是修行的道场、生命教育的学校,其目的是成就心灵的圆满、博大、清净、光明,而非面子上的和谐。
34、无限轮回,一切众生都曾作过我的父母,因此要孝顺一切人,恭敬一切人,在有差别的缘起下,去实践平等的大爱。
35、一个人非常容易去否定、排斥生命中最重要、最有价值的东西。
36、只有带着一种包容与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,才能从对方身上学习到更多积极、正面的东西,自己才能更快乐。
【学诚法师的语录摘录】相关文章:
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摘录39句07-22
学诚法师的语录36句10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45条08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30条02-12
学诚法师的语录40句11-14
学诚法师的语录汇编48条08-16
学诚法师的语录合集40句09-20
学诚法师的语录集合45条10-04
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8条09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