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推荐
学诚法师的语录40条
内心平静,才容易专注,同时思维清晰,能够快速把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学诚法师的语录40条,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。
1、明明德,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具有光明德能,要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,形成一个完整、优美的人格。
2、人们认为快乐就是拥有喜爱的事物,而事实恰恰相反,有爱就有痛苦。
3、内心对身份超越,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,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,多一份宽容,多一份清明,多一份智慧。
4、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。
5、痛苦和快乐的来源就很清楚了:内心的心理结构,加上外在的事物,会引发内心种种苦乐感受。
6、我们的内心是可以自己改变的,改变内心的一个判断方式。
7、如果我们觉得,要得到外在什么东西,才能获得幸福的话,目标本身就错了,自然不容易获得真正的安乐与宁静。
8、"爱"产生——追求"爱"——得到"爱"——失去"爱",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"爱"的追逐,最终又失去"爱",生活就是这种公式的不断重复。
9、如果谁说他现在苦,那肯定是他"爱"上了某样东西。
10、利他心强的人比较快乐,爱与不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判别出来的。
11、莫到失去了双亲,才懂得感念亲恩,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,却于事无补。
12、有的时候,演员会忘记这只是外在的身份,忘了自己是个演员,忘了在舞台上,其他人也只是演员。
13、不快乐的人也不要气馁,佛教讲悟性,当你觉察到自己不快乐,并决定改变的一刻,快乐就已经降临。
14、心像一条流动的河,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,相续不断,前一个念头刚过去,下一个念头又生起,起什么念头对我们的生活、生命是有影响的,它会制造出"产品"。
15、愤怒、仇恨对人体内的神经组织、内脏细胞也会造成严重损害。
16、按佛教的观点,人每重复一次同样的行为,记忆的痕迹就加深一次;重复得越多,痕迹越深刻,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。
17、求取所爱事物的过程中,往往伴随着苦。
18、在生活的压力下,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19、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,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。
20、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。
21、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,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,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,当变化出现,不遂我们的意,就产生了痛苦。
22、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,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。
23、菩萨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,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。
24、快乐和幸福从服务和利益他人而得。
25、止口不如静心,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。
26、凡夫说话都是"烦恼心"驱使,越说越躁动,越说越烦恼。
27、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,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。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,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,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。
28、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。
29、宁静来自于调养内心。心净国土净,心安众生安。
30、所谓"士人",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,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。
31、"在亲民"是说要关心、亲近民众,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,不能躲在象牙塔里。
32、一个菩萨,也就是学大乘佛法的人,万事万物,人类的一切学问,都是他持戒的对象。
33、梦想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,但也不尽然。梦想是不分老少的,它属于每个渴望创造精彩人生的人。
34、梦想就变成了理想,也就是一套能够付诸实践的具体思路,只要坚持做下去,就有成功的希望。
35、守的是什么呢?守"成"——过去的成绩、成果、成功、成就。人一旦执着这些荣耀,就会更加保守,更加计较,反倒阻碍了自己的继续前进。
36、现代人喜欢讲道理,但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,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。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,尤其是自己的亲人,我们只能靠爱与德行去感染人。
37、积极地、带着爱去倾听,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情感,并和孩子交流;父母也要善于表达,坦然地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,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;通过开诚布公地、平等地讨论,让亲子双方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去解决问题。
38、一个孩子常常习惯于认为,只要自己有问题、有困难,老师和家长都能帮他解决。
39、我们要做的,是逐步改变,从能够体谅别人到代人着想,再到助人为乐。
40、如果听不懂别人的心声,那么帮助别人时,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人,让别人反弹回来。
【学诚法师的语录40条】相关文章:
学诚法师的语录45条08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30条02-12
学诚法师的语录36句10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40句11-14
学诚法师的语录汇编48条08-16
学诚法师的语录集锦45句03-24
学诚法师的语录合集40句09-20
学诚法师的语录集合45条10-04
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8条09-06
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6条08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