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百分句子网>语录>经典语录>中华,语录39条

中华,语录39条

时间:2023-12-02 18:08:56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
  • 相关推荐

中华,语录39条

 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 《中庸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华,语录39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中华,语录39条

1、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;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;非学无以广才,非静无以成学。 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
2、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3、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。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??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欤。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4、能亲仁,无限好,德日进,过日少。 《弟子规》

5、孝悌为先务,本立而道生。尊师以重道,爱众而亲仁。 《增广贤文》

6、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是日也,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

7、修身。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,懒惰为万恶之渊薮。人而懒惰,农则废其田畴;工则废其规矩;商贾则废其所鬻;士则废其所学。业既废矣,无以为生,而杀身亡家乃随之。因而懒惰,始则不进,继则退行,继则衰弱,终则灭亡。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薮也。

8、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。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,斯已矣。彼其于世,未数数然也。虽然,犹有未树也。

9、德者,成和之修也。德不形者,物不能离也。

10、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;化而裁之谓之变,推而行之谓之通;举而措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 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

11、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和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 《易经·系辞上传》

12、是故,履,德之基也;谦,德之柄也;复,徳之本也;恒,德之固也;损,徳之修也;益,德之裕也;困,德之辨也;井,德之地也;巽,德之制也。 《易经·系辞下传》

13、蒙以养正,圣功也。《易经·蒙卦》

14、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。 《易经·同人卦》

15、《诗》以道志,《书》以道事,《礼》以道行,《乐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阴阳,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

16、归国宝,不若献贤而进士。 墨子《亲士》

17、教天下以义者,功亦多,何故弗言也?墨子《鲁问》

18、顺天之意何若?曰:兼爱天下之人。 墨子《天下志》

19、吾令羲和弭节兮,望崦嵫而比毋迫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 屈原《离骚》

20、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,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。善政,民畏之;善教,民爱之。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 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21、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。 《孟子·离娄下》

22、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23、世俗所谓不孝者五。惰其四肢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;博弈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;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;纵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;好勇斗狠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 《孟子·离娄下》

24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
25、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
26、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
27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为玄德。

28、故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
29、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

30、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馀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国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

31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《大学》

32、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《大学》

33、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《中庸》

34、诚之者,天之道也。诚之者,人知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 《中庸》

35、"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" 《论语·学而》

36、"荣辱之大分,安危利害之常体;先义而后利者荣,先利而后义者辱;荣者常通,辱者常穷;通者常制人,穷者常制于人,是荣辱之大分也。"《荀子·荣辱》

37、"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"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
38、"人不可以无耻。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" 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39、"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" 《中庸》

【中华,语录39条】相关文章:

中华,语录36句08-14

中华,语录集锦36条07-11

2023年中华,语录合集35条10-29

2023年中华,语录集锦39条11-16

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12-07

励志语录语录11-20

励志语录霸气语录11-11

成功励志语录经典语录11-19

好心情语录经典语录11-17

晚安语录正能量语录11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