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集合40句
超越身份的局限,找到身份以外的你,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,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如黄金般璀璨的价值,照天照地,熠熠生辉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诚法师的语录40句,欢迎参考。
1、明明德,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具有光明德能,要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,形成一个完整、优美的人格。
2、超越外在身份的限制,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,不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,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,更全面地了解自己、了解别人。
3、人生的意义不仅是身份的叠加。
4、人的生命,实际上就是心对境,对外在的一个事物,内心会起一个反应、判断、感受,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"痛苦"或"快乐"。
5、痛苦和快乐的来源就很清楚了:内心的心理结构,加上外在的事物,会引发内心种种苦乐感受。
6、外在的事物与遭遇往往是我们不能掌控的。
7、幸福,如果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础上,那就是不稳固的。
8、"爱"产生——追求"爱"——得到"爱"——失去"爱",然后发起新一轮的对"爱"的追逐,最终又失去"爱",生活就是这种公式的不断重复。
9、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,只有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。
10、只有及时地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人,才能让自己与对方得到真正的快乐。
11、在这个世界上,除了母亲,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、那么的慈爱、那么的细心呵护。
12、莫到失去了双亲,才懂得感念亲恩,那时只能是万分的痛心,却于事无补。
13、能做到孝养双亲,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;能做到弘扬孝道,以至"孝行天下"的人,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。
14、活在当下,生命才有力量跳出轮回。
15、人的心境像镜子,镜面干净,反映的事物就清晰;心境清净欢喜,平时所思、所遇也会是幸福快乐的,这种心态我们要保持。
16、不快乐的人也不要气馁,佛教讲悟性,当你觉察到自己不快乐,并决定改变的一刻,快乐就已经降临。
17、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忆。
18、按佛教的观点,人每重复一次同样的行为,记忆的痕迹就加深一次;重复得越多,痕迹越深刻,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。
19、不管有没有意识到,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,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。
20、努力并非总有结果,苦在"爱"而不得时。
21、在生活的压力下,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22、佛教徒持守戒律,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,提升内心的力量,开发内在的智慧。
23、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。
24、顺境也好,逆境也好,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。
25、做利益他人的事。做得越多,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。
26、止口不如静心,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。
27、人生在世,所处的境遇虽然千差万别,概而言之,不出苦乐二字。
28、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。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,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,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。
29、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。
30、如果人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问题,就会降低误判的风险,消除很多误解和矛盾。
31、为学需有宗旨,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不同。
32、对于"至善"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儒家要成圣成贤,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,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、返璞归真。
33、所谓"士人",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,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。
34、千百年来,先辈们总是把他们最珍贵的人生体悟教给后辈,那里面记录了一段又一段的心路历程,通向一个又一个超越的生命境界。
35、守的是什么呢?守"成"——过去的成绩、成果、成功、成就。人一旦执着这些荣耀,就会更加保守,更加计较,反倒阻碍了自己的继续前进。
36、现代人喜欢讲道理,但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,更不是打官司的地方。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,尤其是自己的亲人,我们只能靠爱与德行去感染人。
37、无限轮回,一切众生都曾作过我的父母,因此要孝顺一切人,恭敬一切人,在有差别的缘起下,去实践平等的大爱。
38、一种缘分就有一种伦理,世上的缘有千万种,因此伦理也不是僵化的,也许今日是师,明日是友,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。
39、人的心理很奇怪,一方面如此希望被认可,另一方面对于那个他希望认可自己的人,又总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。
40、如果听不懂别人的心声,那么帮助别人时,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人,让别人反弹回来。
【学诚法师的语录】相关文章:
学诚法师的语录36句10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45条08-29
学诚法师的语录40句11-14
学诚法师的语录30条02-12
学诚法师的语录汇编48条08-16
学诚法师的语录集合45条10-04
学诚法师的语录合集40句09-20
学诚法师的语录集锦45句03-24
2023年学诚法师的语录36条08-21
2024年学诚法师的语录45条01-07